拾起公德心,共建美好未来,从都市痰迹到古代谦让智慧
亲爱的读者们,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承载着公德心的体现。从楼上的痰迹到孔融让梨的故事,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善举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道德的力量。让我们从捡起一片垃圾、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做起,让公德心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。在这个法治与德治并行的时代,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弘扬社会公德的责任,让我们的社会因公德而更加美好。
关于有公德心的故事
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,一个不经意的瞬间,便能让我们体会到公德心的力量,清晨,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阳台上,我正忙碌着将衣物晾晒在架子上,突然,楼上传来一阵清喉咙的声音,我赶紧将晒衣架子拉近门口,以防意外,就在这时,一声尖锐的“pui”响彻天空,一口痰从楼上飞落,污秽不堪,住在楼上的那位不知名的居民,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公德心的极大践踏,让人心生厌恶。
这让我想起了我国古代的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,东汉时期,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,他聪明伶俐,特别懂事,孔融家有五个哥哥,一个小弟弟,兄弟七人关系融洽,一天,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,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,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,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,发现梨子有大有小,他并没有按照年龄大致去挑选,而是将最大的梨子让给了弟弟,自己则拿了最小的,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孔融具有高尚的公德心,懂得谦让和关爱他人。
从现在开始,让我们每个人都弯下腰捡起一片垃圾,伸出援手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,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一点公德心,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,正如古人所说:“之立身,所贵者在德。”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、依法治国的形势下,发扬助人为乐、扶贫助困、爱护公物、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,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,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,这不禁让人感叹:道德的缺失,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。
读《出色的老师》有感,这篇文章讲述了一段关于公德心的故事,在去美国读书前,朋友伦捷送我一块手表,我特别珍爱,手表却在一次晚宴中丢失,我焦急万分,询问了饭店上下所有人,却无人见过,无奈之下,我在教学楼醒目的白墙上贴出了寻物启事,很快,手表被一位黑人同学找到,这位同学不仅帮我找到了手表,还把手表擦得干干净净,还给了我,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,公德心不仅体现在言语上,更体现在行动上。
我对公德的认识并不比别人有多么的深刻,我对道德的认识也是很浅薄的,但我还是愿意抱着一颗虔诚的心,试着探索有关“公德”的难题,我相信,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去践行公德,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关于社会公德的小故事50字
1、从现在开始,让我们每个人都弯下腰捡起一片垃圾,伸出援手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,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一点公德心,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2、之立身,所贵者在德,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、依法治国的形势下,发扬助人为乐,扶贫助困,爱护公物,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,然而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,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。
3、捡破烂老人姚义德 人物介绍:姚义德今年52岁,是河南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人,他的老伴孙庆荣今年58岁,也是河南人,夫妇俩20年前来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捡破烂、干杂工为生,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,最大的今年30多岁,最小的也20多岁了,都已在海南成家。
遵守社会公德的故事
其缘故是102路实行收押金制度,使用1把伞收10元押金,用后随便还到哪一辆102路车上,都退还你10元钱,而1路汽车没收押金,列宁的故事一天,列宁去理发,一进理发室看有多少人等着,列宁就坐到了队伍的末尾,理发员认出了他,招呼道:“同志们!这是列宁同志。”列宁微笑着点了点头,接着继续耐心地等待。
案例一:安绍华的故事 安绍华,51岁,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共乐社区的居民,他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,虽然已经残疾,但总是愿意帮助邻里解决困难,1998年10月10日晚,他勇气地与歹徒搏斗,保护了伤者王滨杰,却因此自己身受重伤,安绍华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他成为了我们进修的榜样。
如果社会上发扬社会公德的风气盛行,我们的祖国将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、生活快乐美满、环境整洁清新、风景优美宜人的民族,从现在开始,让我们每个人都弯下腰捡起一片垃圾,伸出援手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,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一点公德心,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家超市里,一位顾客不慎将购物车里的物品洒落一地,另一位顾客见状,立即上前帮忙整理,确保现场整洁,这位顾客的举动彰显了他拾金不昧、见义勇为的美德,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觉悟到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公德的传播者和操作者。
故事:懂礼貌的小兔子 故事主题:尊重别人,保持自己的礼貌和文明,在这个故事中,小兔子作为一只有礼貌和文明的动物,忠实地依照礼貌引导自己的行为,对别人保持尊重,并通过文明的举止影响和感染了周围的人物,成为了众人的榜样。
捡破烂老人姚义德 人物介绍:姚义德今年52岁,是河南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人,他的老伴孙庆荣今年58岁,也是河南人,夫妇俩20年前来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捡破烂、干杂工为生,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,最大的今年30多岁,最小的也20多岁了,都已在海南成家。
关于古代公德故事300字
1、百里负米周仲由,字子路,家贫,常食藜藿之食,为亲负米百里之外。 百里负米亲殁,南游于楚,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,乃叹曰:“虽欲食藜藿,为亲负米,不可得也。” 仲由,字子路、季路,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的得意弟子,性格直率勇气,特别孝顺,早年家中贫穷,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,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。
2、『叁』 道德模范事迹作文300字、急急急!全国诚恳守信道德模范 一诺千金!你们,以诚信为本,诚心做事,诚恳为人,捍卫的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,你们有良知,讲良心。
3、正如一位伦理学家说得好:中国不是没有道德,缺失的是公德,只有私德,私德是很完善的,欠进步的是公德,正是由于私德的过分进步和完善,使公德萎缩了、埋没了,这样看来,文明与否,不是自己的质量,而一个社会风貌的展现,一个民族的形象。
关于道德素质的小故事
1、故事一:列宁礼让女工 某次,列宁下楼梯时遇到一位女工端着水上楼,女工看到列宁,打算退回去让路,列宁却阻止她说:“你端着物品走了一段路,而我空手,请你先过去吧!”他特意把“请”字说得很清晰,很亲切,接着自己靠墙站好,等女工上楼后才继续下楼,列宁身为伟人,却谦虚有礼,展现出其辉煌的质量。
2、道德小故事[1-10篇]舜,传说中的远古帝王,五帝其中一个,姓姚,名重华,号有虞氏,史称虞舜,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、异母弟象,多次想害死他: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,从谷仓下纵火,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;让舜掘井时,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,舜掘地道逃脱。
3、董永卖身葬父,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爱与孝敬,老莱子戏彩娱亲,通过扮小孩逗父母开心,展现了孝顺的另一种方式,丁兰刻木事亲,以木像代替父母,体现了他无微不至的孝顺,江革行佣供母,即使自己生活困顿,也坚持供养母亲,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。
4、老莱子,春秋时期楚国隐士,孝顺父母,尽拣美味供奉双亲,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