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俄突然接触,欧洲为何被排除在外?
最近,美俄两国突然重启谈判,让国际社会一片哗然。特朗普和普京一通电话,双方就决定“紧密合作”解决俄乌冲突,并迅速派出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会晤。然而,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谈判本身,而是乌克兰和欧洲竟然被完全排除在外。泽连斯基直接表态,不会承认美俄达成的任何协议;欧洲各国更是措手不及,纷纷表达不满。
为什么美国这次直接绕过欧洲盟友?侠客岛对话专家郑永年指出,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一向如此——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,不在乎盟友的感受。美国副总统万斯甚至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接无视欧洲意见,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。
特朗普的“丛林法则”:利益至上,盟友靠边
特朗普的外交策略简单直接:谁强大,我就跟谁谈。俄罗斯是军事大国,乌克兰和欧洲在他眼里不过是棋子。郑永年分析,特朗普崇拜实力政治,认为“强权即公理”。他不在乎所谓的“自在全球秩序”,甚至想彻底重塑它。
这次谈判,美国可能大幅满足俄罗斯的要求,比如让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。如果真如此,乌克兰和欧洲将面临巨大损失。但特朗普在乎吗?显然不。他更关心的是怎样利用俄罗斯牵制中国,而不是欧洲的安全难题。
欧洲的无奈:抗议归抗议,最终还得听美国的
欧洲各国虽然强烈反对美俄谈判,但现实是,他们依然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。德国、意大利、英国等民族领导人的愤怒表态,更像是无奈的发泄。美国防长一句“不承诺永远驻军”,欧洲就慌了。
郑永年认为,欧洲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。特朗普不是不要欧洲,而是不要现在的欧洲政府。他更希望欧洲右翼上台,这样更容易达成他的战略目标。未来几年,欧洲政治“右转”可能加速,而这正是特朗普想要的。
未来走向:美欧裂痕加深,全球重回“丛林法则”?
美俄谈判只是开始,更大的变化还在后面。特朗普的政策意味着美国将减少对欧洲的依赖,甚至可能彻底改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。欧洲的抗议声再大,也难以改变这一动向。
郑永年指出,特朗普的外交策略更像是19世纪末的扩张主义,强调民族主权和势力范围。在他看来,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,欧洲的安全难题应该自己解决。这种思考下,美欧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。
小编归纳一下:全球格局正在重塑,谁能独善其身?
美俄谈判,欧洲干看——这一幕背后,是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。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正在打破旧秩序,而欧洲的抗议显得苍白无力。未来,我们可能迎来一个更加现实、更少伪装的国际关系时代。
中国在这场变局中保持超然态度,正如外交部所言:“乐见一切致力于安宁的努力。”或许,在这个“丛林法则”回归的全球里,实力才是最终的硬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