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代用鹬蚌相争的故事劝说赵王有什么作用 战国策中苏代巧用鹬蚌相争寓言劝阻赵惠王,
在战国风云变幻之际,苏代以其聪明与辩才,用“鹬蚌相争”的寓言,巧妙化解了一场可能的两败俱伤的战争。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苏代的机智,更揭示了在纷争中认清敌人、避免无谓争斗的重要性。让我们从中汲取聪明,学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,避免让他人从中渔翁得利。
在战国时期,纷争不断,各国为了争夺地盘和势力,经常陷入连年战火,在这群雄逐鹿的岁月里,一位名叫苏代的策士以其高超的智谋和辩才,小编认为‘战国策·燕策二’里面,通过一则“鹬蚌相争”的寓言,成功说服了赵惠王,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,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话。
苏代,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,与兄长苏秦齐名,据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记载,苏代是苏秦之弟,但近年来,有学者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》的研究,认为苏代从事政治活动的时刻比苏秦还要早,因此推测苏代可能是苏秦之兄,这则故事的前后背景,反映了苏代巧妙地利用寓言,劝谏赵惠王,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两国两败俱伤的战争。
苏代深知,燕赵两国共同的敌人是秦国,若赵国执意伐燕,后果不堪设想,他希望通过这个寓言,让赵惠王明白,若两国相争,秦国将趁机而入,对赵国构成威胁,赵国不应攻击燕国,而应与燕国联合,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。
在赵国准备讨伐燕国之际,苏代为燕国出使赵国,劝说赵惠王,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易水边的生动故事:一只河蚌从水中出来晒太阳,一只鹬鸟飞来啄食其肉,河蚌立刻合拢甲壳,钳住了鹬鸟的喙,鹬鸟对河蚌说:“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晒死。”河蚌也反驳道:“今天你不出,明天你不出,你也会渴死饿死!”双方都不肯相让,最终被一个渔夫捕获。
这个故事,即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寓意着双方在争执中都会受到损失,而第三方却能得到利益,这个故事说明,若看不到真正的敌人,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,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。
苏代以此故事为例,劝谏赵惠王:“今赵且伐燕,燕赵久相支,以弊大众,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。”赵惠文王听后,深感苏代所言有理,于是停止了出兵攻打燕国。
《鹬蚌相争》文言文与译文,并写上关键字领会.
《鹬蚌相争》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,选自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,下面内容为文言文原文及译文,并附上关键字领会:
原文:
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,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译文:
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,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,河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,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,鹬对蚌说:“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晒死。”河蚌也对鹬说:“你的嘴今天拔不出,明天拔不出,你就要渴死饿死!”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,一个渔夫将它们一并捕获。
关键字领会:
– 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,比喻争执的一方。
– 鹬:长嘴水鸟,比喻争执的另一方。
– 曝:晒太阳,比喻暴露在阳光下。
– 箝:夹住,比喻双方争执不下。
– 禽:捕获,比喻被第三方得利。
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
下面内容为《鹬蚌相争》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:
原文:
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,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翻译:
赵国将要出战燕国,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,说道:“今天我来时,渡过易水,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,在晒太阳,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,河蚌马上闭拢,夹住了鹬的嘴,鹬说:(如果你不放了我)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那就会有死蚌了,河蚌也对鹬说:(如果你不出去)今天你不出,明天你不出,你也会渴死饿死!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,一个渔夫将它们一并捕获。”
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,莫为臣先后整句什么意思
“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,莫为臣先后者,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?”这句话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,是苏代为燕国游说齐国时所说,下面内容为这句话的译文及解释:
译文:
现在我想要用一匹骏马去见齐威王,没有人愿意为我引荐,无论兄弟们是否愿意做我的伯乐呢?
解释:
–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:我现在想要用一匹骏马去见齐威王。
– 莫为臣先后者:没有人愿意为我引荐。
– 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:无论兄弟们是否愿意做我的伯乐呢?
– 伯乐:相传为古代善于相马的人,这里比喻能发现人才的人。
这句话表达了苏代对伯乐的渴望,希望能有一个人发现他的才华,帮助他得到重用。
鹬蚌之争渔人得利文言文答案
下面内容为“鹬蚌之争,渔人得利”的文言文原文及答案:
原文:
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,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答案:
– 鹬蚌之争:指鹬鸟和河蚌之间的争斗。
– 渔人得利:指渔夫从中获利。
– 伯乐:比喻发现人才的人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争执中,若不能看 正的敌人,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,最终导致双方两败俱伤,而第三方却能得到利益,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,避免无谓的争执,以免让他人从中得利。